|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毛泽东作“寻乌调查”

毛泽东作“寻乌调查”

关键词:毛泽东作“寻乌调查”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毛泽东作“寻乌调查”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342200.com
  • 感谢 inf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750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毛泽东同志故居

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展厅一角

 

  古田会议后,红四军回师赣南,分兵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在赣南逐步形成一块比较巩固的根据地。1930年5月2日,红四军在寻乌红50团配合下攻克寻乌县城。6 日,成立了寻乌县苏维埃政府。随后,毛泽东率红四军前委机关从会昌到达寻乌,住在县城西井巷的天主堂。这时,闽粤赣边界敌军力量薄弱,战事较少。红四军各纵队已分布在寻乌、安远等县发动群众。毛泽东决定利用这一相对安定的环境,在寻乌作一次全面深入的社会调查。

  毛泽东的这次调查活动首先从了解寻乌县城的情况入手。到寻乌县城的第二天,他就带着一名警卫员,由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领路,先绕县城四周城墙环视一圈,接着便穿行于城内大街小巷之间,与入城赶集的农民和摆摊设点的商贩交谈,还进入一些店铺向老板详细询问生意情况。经古柏介绍,毛泽东结识了原寻乌县商会会长郭友梅等人,开始得到许多城市商业情况。

  为详细了解寻乌的社会经济情况,毛泽东决定召开调查会。他与古柏一起商定了邀请前来参加调查会的各方面人员名单。为便于召开调查会,古柏安排毛泽东住进了县城南门外的马蹄岗天主教堂。调查会在楼上大厅里举行。经常到会的是郭友梅、范大明、赵镜清、刘亮凡等4人,其他还有6人间或到会。古柏既是调查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又兼做毛泽东的“翻译”。

  毛泽东对这次调查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事先列出了周密的调查提纲。调查会上,毛泽东像一名小学生,将参加调查会的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钱粮师爷等当成“可敬爱的先生”,恭恭敬敬地向他们请教。调查会开了十几天。白天开,晚上也开。毛泽东还带着工作人员到城郊的田间地头,一边帮助农民耕田插秧,一边做调查工作。最后,开了一个总结调查会,进行核实补充。这次调查,对寻乌县的地理环境、交通、经济、政治、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等,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考察分析。不仅调查了农村,还调查了城镇,尤其调查了城镇的商业和手工业状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和特点。这是毛泽东以前还没有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

  1931年1月上旬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一结束,毛泽东就在古柏的协助下,在宁都小布的龚家祠,将寻乌调查的笔记整理成题为《寻乌调查》,共五章三十九节,八万余字的调查报告。

  红色印迹:毛泽东作“寻乌调查”,为党在土地革命初期制定正确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政策,确定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的原则,提供了实际依据。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一、“寻乌调查”的历史背景。

    1930年4月30日,朱毛红军由会昌进入寻乌,在澄江击溃了嚣张一时的谢嘉献、钟文才反动武装力量后,于5月2日进驻寻乌城,毛泽东住在寻乌城南门外的马蹄岗。在此期间毛泽东利用红军在安远、寻乌、平远做发动群众工作机会,在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陪同下视察了寻乌县城,并经古柏同志介绍认识了曾两任寻乌商会会长的郭友梅和小学教师范大明,详细了解了寻乌的商业状况、人口结构、土地关系、交通运输等问题,开始了伟大而著名的“寻乌调查”。

    毛泽东之所以要在寻乌作一次大规模的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历史背景:

    一是改正党内思想上的“左”倾情绪和行动上的机会主义、盲目主义的需要。当时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到处呈现一片“打土豪分田地”、“红旗飘敌军逃”的火红场面。党内和红军中某些同志为眼前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所陶醉,思想上“左”倾情绪重新抬头,盲目乐观,过高地估价了红军的力量,认为全国的革命高潮就要到来;行动上则表现为机会主义和盲目主义,不作实际调查,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危害。特别是党内仍没有解决当时急切的富农问题,对中国的工商业状况也还没有全盘的了解,对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认识还模糊不清。

    二是寻乌特殊的区位。寻乌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赣南与广东东江地区商品流通的中传站,对了解城市工商业状况能提供第一手资料,在这里开展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起到“一窥全貌”的效果。另外,经过红军三次来寻乌,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这可以为调查提供很大的便利。

    二、《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文章开头第一句提到“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经过对11名寻乌各阶层的代表进行为期20天的调查后,毛泽东掌握了大量的、翔实的资料,弄懂、弄清了许多过去不懂或懂得不多的问题,不仅丰富了知识,获得了真知,而且促成了他思想上的飞跃。

    1930年5月,毛泽东根据自己调查的切身体会,写下了《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的产生,对于清醒分析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关系、剥削状况、农民生活的苦难程度,冷静分析中国革命当时的形势和处境,乃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蕴含着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思想路线,对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在这篇光辉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他说:“一切结论的产生都是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开头。”不论做什么工作,了解和处理什么问题,都必须保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必须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结果。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列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高明光先生在今年的《求是》第二期杂志发表的《时代课题与党的思想路线》一文中指出,“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第一个明确提出‘思想路线’这一概念。”而他认为,最早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则是《反对本本主义》。纵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象一条纸线贯穿其中,而《反对本本主义》则是“在中国共产党内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独立自主原则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开端,闪耀着马列主义的光辉。”此后,毛泽东同志所写的《实践论》、《矛盾论》及《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献著作中,都提到过“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这些著作是对《反对本本主义》的进一步阐释和丰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寻乌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摇篮,《反对本本主义》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

    (三)《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仍是现阶段和今后党内工作的行动指南。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完成后,曾在寻乌油印成小册子发给部队内部学习。同年8月,该文再由闽西特委翻印,被苏区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1957年2月,福建上杭县茶地乡农民赖茂基将自己保存的这份珍贵资料献出。1961年1月毛泽东再次看到这篇失而复得的文章时,喜出望外,高兴异常。他曾激动地指着这篇文章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找到它就象找到我失散的孩子一样重要。后毛泽东将文章的题目改成《反对本本主义》,并作了如下批示:“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已经三十年不见了。一九六一年一月,忽然从中央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龙岩地委找来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

    199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时,唯一被补上去的文章,便是《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光辉文献。

    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是搞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无一不是在调查论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001年,是我国的“调查研究年”,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中“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光辉论断,不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三、“寻乌调查”深入人心,并发扬光大

    在改革命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寻乌县广大干部群众踏着伟人的足迹,大兴调研之风,走活了一条符合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一)提出“希望在山、出路在电”的发展战略。

    寻乌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小县,全县近30万人口,下辖15个乡镇,人均耕地不到0.7亩。如何使全县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县领导经过多年的调查论证后发现,寻乌境内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带的红壤土质普遍呈酸性,是发展柑桔、脐橙等农作物的特优区;此外,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主要河流天然落差604米,探明水能总蕴藏量12万千瓦,居全省第一。为此,在九十年代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希望在山,出路在电”的发展战略。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到1997年,寻乌县率先全省实现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果;2001年,全县果业面积达30万亩,实现了全县人口人均一亩果,并已形成了集果业分级包装、贮藏、加工、批发于一体的产业化体系;2002年,果业总产量10万吨,产值达2.14亿元。目前全县已建成股份制电站152座,装机容量达6.2万千瓦,发展规模居全省之首。

    (二)首创了“321结对帮扶工程”和“中心村建设”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寻乌县广大党员干部一直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大兴调研之风,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决策重调研,工作重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作思路。

    1.推行“321结对帮扶工程”

    寻乌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为把扶贫脱困工作落到实处,1998年开始推行“321结对帮扶工程”,即县领导每人结对3户贫困户,科级领导每人结对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结对1户贫困户,重点为贫困户制订生产发展计划、解决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等难题。5年来,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户3400多户,其中2910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脱贫率达85%。

    2.推行“中心村建设”。

    随道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由于农民居住分散,产生了诸如看病难,文化活动难等问题,甚至有许多农民有钱没地建房子等。为此,寻乌县在全省首先实施了“中心村建设”的村级城镇化发展思路:从村里划出一块土地,兴建集村委会大楼、医疗所、商店、活动中心、住房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设施较完备的城镇化村落。“中心村”的形成,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消费、保健和娱乐等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全县90%以上的村规划了“中心村”。

    (三)大力推行“红色文化”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寻乌在国内外的影响。

    寻乌县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不断整合和提升“红色资源”,使之与旅游和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双向互动。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七十周年、《反对本本主义》发表七十一周年之际,寻乌县与杭州西冷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举办了“‘果欣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共收到5900多件作品,并编印了精美的作品集,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年,抓住修复改造毛泽东寻乌调查旧址的有利时机,将举行“毛泽东作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发表73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拟邀请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和理论研讨会,申请把“寻乌革命历史博物馆”更名为“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并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强力推出寻乌“红色资源”,使“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最终成为一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下扎实的基础。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97-7886258 13576758685 传真:0797-7886 258 邮箱:133321212#qq.com
地址:商业中心沿河 服务QQ:133321212 邮编:342200
Copyright © 2004-2024 寻乌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