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寻乌的由来

寻乌的由来

关键词:寻乌由来 历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寻乌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342200.com
  • 感谢 xunw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0741

    已有6网友参与纠错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八修《长宁县志》载:寻乌旧称“江左岩邑”。寻乌“北户如犬牙,纵横如趴趾”,境内“山叠万峰,溪回百线”,“万顷山冈一线田”,908座高山峰峦叠翠,547条河溪流水潺潺,当真是个山水丰泽之地。

    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析安远的黄乡、石溪等15堡置长宁县。长宁,寓意“长久安宁”。当时,县“丁五百八十九,口七百二十”,是一个极小的县份。可惜,这个美名存在不到五百年,因发现与四川省之长宁地区同名,遂遵循小让大、后让先的地名原则,于民国三年(1914年),以境内寻邬水名改称寻邬县。

    寻邬名源于寻邬水,寻邬水之名又从何而来?经过考究,或可作如此解释——乌,是否与三标乡的甲子乌有关。《寻邬县地名志》(1985年版)对“甲子乌”记载:甲子年建村于乌水上游得名。乌水,旧名邬水,即今天的寻邬河,现为寻乌河,亦即今桠基钵山脚下的东江源头也;寻,有人解释为:境内南桥乡与广东平远县八尺镇紧邻,而古代八尺为一寻,寻为数量单位。邬水为水之源头,八尺镇为两县之间标志性实物,两者各取关键字结合起来便为“寻邬水”。据说,当时的八尺镇是安远、长宁、会昌人入粤的必经之地,是赣粤两省、长宁和平远两县之间的分水村镇,古时极其繁华,两地交流相当密切。当然,这种解释没有太多历史性的文字依据,不过,这多少有些谱了。有脉路可循,毕竟比没有一点解释好多了。

    历史就是这样,不及时以文字记载,不到百年,这一问题便费人脑筋了。所以,当代文化人有责任多多书写当代文化与文明成果,哪怕眼下觉得是太普通不过的事。要知道,今天看似不重要的东西,百年以后或许就是古董,就会成为研究课题,就会消耗浪费后人的许多时间。

    还有,寻乌境内最有名的大山名叫项山。南宋末著名将军潘任率全家在此避难开山,境内遂有潘姓,并衍为大姓之一。为何叫“项山”,而不叫别的什么名字的山?在项山境内并无项姓人家,且山形也不像颈项。后来,细读县志,才知道项山又叫项山甑。项山形像饭甑,原意可能是——像饭甑的山,“像山甑”谐音“项山甑”,渐渐便简称为“项山”了。当然,另一种可能是,南宋潘任上山前此处或有项姓人家而致名,只不过后来项姓人家搬走了,如同南康的隆木(古名龙穆)之龙、穆二姓人家没了,代之以明姓一般。

    可见,地名文化传承何等重要。(12)(文瑞)

 

s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6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97-7886258 13576758685 传真:0797-7886 258 邮箱:133321212#qq.com
地址:商业中心沿河 服务QQ:133321212 邮编:342200
Copyright © 2004-2024 寻乌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