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赣南客家端午节

  • 客家人亮亮
楼主回复
  • 阅读:20839
  • 回复:2
  • 发表于:2013/6/9 13:01:01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寻乌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南迁到赣南的客家人,在过端午节时,保留了中原传统的端午节风俗,也融入了赣南本地人的习惯,如做艾饭、挂蒲和艾、香草烧汤沐浴等,因而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起初,每月的初五,都可称“端午”。如《太平御览》载:“仲夏端五。端,初也”古代“五”与“午”通用,故称“端五”。赣南客家人则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按照客家习俗,出阁的闺女这天都要挑上粽子和其他食品、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

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以及逢年过节,赣南客家人都要祭祀土地神,因为“土地神是客家人的保护神”,在端午节这天也不例外。祭土地神时摆上猪头、鸡、鱼(均是熟的)以及3碗饭、3双筷、3杯酒,点燃香烛席地而跪,祈祷土地神保佑全家安好、生产丰收以及其他。现在许多赣南客家人简化了这一仪式,在自家门口点上三炷香以祭祀。或在端午节的餐桌上,多添几双碗筷、几把椅子,以示先人在和自己一同过节,寄望先人保佑。

此外,赣南客家人在端午节这天还有其他的习俗。

赣南客家端午节

□云中野鹤

艾饭与粽子

在端午节,客家人有做艾饭的习俗。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做艾饭。常用的青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白头翁、枸杞叶等。制作方法是将需要的草药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过的滤干的糯米(加适量的大米)中,用碓舂成米团,添进红糖拌匀,再制成块,蒸熟即成。之所以每年的端午节期间有这种饮食习俗,是因为农历五月,客家人称其为恶月,而上述制作艾饭的青草药,几乎都有去湿热、除百毒等功能,这个时期又是出产这些草药的季节,客家人就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形成了这样一种饮食习俗。

赣南俗谚“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箱”,意思是吃过端午节的粽子,御寒的衣物就可以收到箱子里了。赣南地区在这个季节由春到夏,天气将变得越来越热。而端午节又与粽子是不可分离的。粽子,古时称“角黍”,粽子定型伊始就是北黍南糯,粽子始见于北、后重于南的历史特征,是由于北方人口持续南迁、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造成的。

香草烧汤沐浴

端午节这天,客家一些地方还有洗花草浴的习俗。男女老幼都要洗药水澡,客家人相信:“艾蒲洗身,百病消除。”这一天百草为药,洗药草水可以去湿驱瘴以健身。当天太阳未出山,男主人就早早出门,采来带露的枫树叶、桃枝、金银花藤、千里光、猫爪藤等洗净扎好,再加上初一插上门枢的菖蒲、艾枝,用大锅熬水,煮沸后便各自取水洗澡。

香草烧汤沐浴,以祛百病。据光绪《嘉应州志·礼俗》载:“采各香草烧汤沐浴”。仲夏,各种药草已茂盛生长,药性强旺,正是采药佳时。因此,客家地区民间也流行端午节采药之俗。上述艾、菖蒲、香草等,即是其例。

客家民俗大多是由客家先民从祖居地带过来的,但在多山的赣南地区,不能不受到赣南地区土著居民习俗的影响。赣南客家端午节在继承了传统的中原端午节风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赣南土族的特色,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端午节习俗。

雄黄酒

五月初五正值春夏之交,赣南地区气温潮湿多变,百虫滋生,是最容易得病的日子,也是瘟疫最流行的季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俗称恶月”,而五月五尤甚。原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端午这天又被认为是五月里最不吉利的一天。其实,古人之所以对五月深恶痛绝,这是因为进入五月以后,天气炎热,瘟疫流行迅速滋生的蚊蝇以及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五毒”开始播害人间。于是,古人便将散发辛香之味的艾草悬挂门前,往房间里洒雄黄酒,以驱除蚊蝇和毒虫。

古人认为雄黄酒具有避免或驱除灾难、祛病和解毒等作用,如《抱朴子》中记载,单服雄黄酒可以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还可使“百病除”。有人认为,雄黄是蛇蝎毒虫之敌,所以古时赣南客家人在过端午节时,饮菖蒲雄黄酒以驱病防疫遂成主要风俗之一。端午节客家人盛行制作菖蒲雄黄酒,用以涂小儿面额,洒地及饮用,以避毒。随着科学的进步,医药知识得到普及,人们了解到雄黄酒具有毒性,喝了会引起中毒反应。因此在端午节,赣南客家人都不再饮用了,但是在赣南有些地方,人们还是会用艾条蘸着雄黄酒往地上洒,用来杀菌驱虫。

挂蒲和艾

民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据《荆楚岁时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端午节,赣南客家人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和悬于厅堂中,用以避邪去病、驱蚊蝇虫蚁和净化空气。

端午节门楣上悬挂葛藤,则为客家人特有之俗。赣南客家人也把挂于门楣的葛藤视为驱邪之物,但是与别处将葛藤附会为绑鬼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客家民间传说中把它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联系起来。据传,唐末农民起义,黄巢造反进入闽粤赣地区。时有妇人背侄牵子,路遇黄巢。黄巢见她背年长小孩而携年幼者而行,非常奇怪,便上前问其缘由。妇人不知问者是黄巢,答道:“听说黄巢老爷造反,旦夕即到此处,百姓奔走。此年长者为我的侄儿,父母双亡,实在可怜,恐为黄巢抓去,血脉中断,故背负。此年幼者为我儿,故牵着走路。”黄巢嘉奖其贤惠,于是赫而不杀,并告诫妇人道:“大嫂,不用害怕,我就是黄巢,我们不杀穷人和好人的。您赶快回去,挂黄葛藤于门为标志,即可避祸。”于是,黄巢下令军中,遇门上挂葛藤人家不得杀害。妇人回家后,于是割取许多葛藤挂于村坑的路口,一村男女因而不死。此后一传十,十传百,许多难民靠着悬挂葛藤保住了性命。那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于是每逢这天家家都要在门楣上挂黄葛藤,既褒扬那位好心肠的妇人,也纪念保护穷人的黄巢。这便是今日客家人端午节悬挂葛藤的由来。

艾与菖蒲均为仲夏时品,且具药用价值。“艾”,又名家艾、艾蒿。据《荆楚岁时》载:“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和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的防病的作用。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客家人了不起!
  
  • 碧蓝天空
  • 发表于:2013/6/9 13:47:49
  • 来自:江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过节你家裹粽子了吗? 

  
  • 客家人亮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6/9 18:25:19
  • 来自:江苏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客家人了不起!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