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客家文化发展高峰论坛

  • 客家人亮亮
楼主回复
  • 阅读:1991
  • 回复:0
  • 发表于:2011/9/18 17:04:05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寻乌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编者按]:12月19日下午,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梅州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南方新闻网联合主办,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承办,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协办。 
 2010’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现场。 

  本届论坛充分发挥“世界客都”在全球客家文化制高点的战略优势,以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为平台,以“传承与发展客家文化”为理念,挖掘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探索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擦亮世界客都品牌,推进梅州经济社会文化的科学发展。 
  本届论坛涉及九个方面的议题,包括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客家文化的保护、利用、开发与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客家文化与经济社会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客家文化的传播;客家文化的营销;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客家文化旅游及其产品开发创新等。 
陈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本次论坛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2010’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现在开始!
  本次论坛的指导单位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单位是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南方新闻网。承办单位是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协办单位是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和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这次论坛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在这里首先向大家表示感谢。
  参加今天论坛的专家有: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丘峰教授,台湾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丘昌泰,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元亨,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教授吴建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师所萌。

 市委***李嘉,市委副***、代市长朱泽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新闻网总裁欧阳农跃,省社科联副巡视员张硕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碧红等领导出席本次论坛。 

  出席今天论坛的主要领导有:市委***李嘉,市委副***、代市长朱泽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新闻网总裁欧阳农跃,省社科联副巡视员张硕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碧红,市人大副主任陈卫平,市政府副市长陈丽霞,嘉应学院校长邱国峰,市政协副主席张光明,市纪委副***曾小华。
  参加今天论坛的其他领导和嘉宾还有市直和中央省属驻梅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的分管领导、宣传部长、文管新局局长,中央、省、市有关媒体记者,嘉应学院的师生等。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方网·岭南大讲坛主持人主持。 

  今年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李嘉***代表梅州在全会上做了一个大会发言,叫做“建设文化梅州,打造世界客都”,李嘉***说“切实增强建设文化强省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握好建设文化强省带来的机遇,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谋划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为梅州绿色崛起和科学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李嘉***的这句话就成为这次论坛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世界客都在全球文化制高点上的战略优势,以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为平台,以传承与发展客家文化为理念,挖掘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探索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来擦亮世界客都的品牌,推进梅州经济、社会、文化的科学发展,这应该是我们这次论坛的主要指导思想。
  今天论坛的程序是这样的:首先请台上的各位专家围绕客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问题,每个人做15分钟的演讲,6位专家发言后就进入上下互动,提出问题,共同探讨,使论坛成为一个思想的论坛,思考的论坛,是对梅州的发展、对客家文化的发展一个有启发的论坛。
  下面论坛正式开始!
  首先请出杨宏海主席,他演讲的题目是“客都梅州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先介绍一下杨宏海,杨宏海主席是梅州老乡,他现在是深圳市文联的专职副主席,也是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可以这么说,杨主席是深圳打工文学和深圳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者,他的文化深圳对于改革开放的文化有很独特的思考,他的《打工世界》这本书是一本文学评论集,被行为最有广东特色的文学品牌,近年来他发起策划了深圳客家文化节,参与了主编《客家文化丛书》、《客家与梅州书系》,创编了《艺韵客家》与《月照围楼》等剧目,使传统客家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客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下面我们就听听他对客都梅州的发展有什么高见。
  杨宏海(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非常高兴回到母校嘉应学院,我感到特别的亲切,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刚才陈实先生已经说了,其实我后来稍微改了一下,题目叫做“客家为根,传播为媒,实现梅州的跨越式发展”,为什么选取这一话题?今年8月29日我收到李嘉***、朱泽君市长的一封信,两位领导人对领导梅州市人民进行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性的思考,而且他们礼贤下士,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包括我们这些发展战略顾问。收到这封来信时我一直在考虑家乡梅州在现在广东的整体格局下如何发展?我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基本的理念,即在梅州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一个重大的机遇,即信息产业的机遇。梅州可以通过创办世界客家网站来推动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绿色崛起。

 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作题为《客家为根,传播为媒,实现梅州的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发言。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从历史上来看,我把梅州分为三个重大的发展时期,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梅州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可以称之为是广东的福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客家英才,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所以这才使它成为今天世界客都的基础,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工业经济时代,这时候梅州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很多现实的问题,当初的福地在工业经济时代变成了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落后,各方面都带来一些新的困境和问题。在工业经济阶段,梅州迅速地被周边地区——不要说珠三角,就是河源、惠州等在经济上都赶在了我们的前面。在这样的条件下,梅州如何实现发展?如何实现经济的绿色崛起呢?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机遇,就是我们应该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通过互联网的新媒体渠道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这是我的一个主要的论点。
  今天中午的时候几位专家讨论非常热烈,有一个专家提出来,梅州这个地方没有经过工业文明的洗礼,所以现在经济发展、观念方面更多地还保持一些传统的东西,这可能是它的劣势。我认同他的观点。同时我也指出,梅州也许就是因为在整个广东珠三角地区一窝蜂地搞GDP、搞建设时,梅州留下了它良好的生态,留下了它纯朴的客家民俗,没有受到更多的污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留下了好山、好水、好资源,可能是我们的后发优势,同时梅州又输出了大量的外出打工青年,这批打工青年在珠三角通过工业文明的洗礼重新回到梅州,他们也开始跃跃欲试,投入了新的经济时代的尝试,所以梅州又面临着新的机遇。
  我记得李嘉***强调抢占制高点,我们认为当今的制高点就在于抓住我们跨越了工业经济以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或者说是信息产业时代,信息产业时代如果能够抓住的话,创办一个全世界唯一的、最有影响力的客家网站的话,它可以综合全世界客家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为我所用,同时打造客家人的精神高地,我们不是说我们是世界客都吗?我的理解世界客都的发展就是客家人的耶路撒冷,要打造成的话,必须通过信息高地、信息高速公路去跨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局限。所以我认为建造世界级的客家网站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春节,胡锦涛总***到福建永定去视察客家土楼,视察之后他发表了一番非常鼓舞人的讲话,大致意思是,对客家土楼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它、传承它、运用它,我的理解是,对客家文化同样也是,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和运用它。保护和传承就是弘扬客家文化,建造我们的精神高地,运用它就是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通过发展产业,文化之根变成现代的创意经济。这一条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从目前来看,我们整个国家都兴起了一股客家热,无论任何客家地区,都在大打客家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以客家文化立市的城市纷纷涌现,我们环顾四周,有河源、惠州、揭阳、江西赣州、台湾客家人等,这次黄华华省长带领一个庞大的客家访问团到了台湾,沟通了海峡两岸的客家人的感情,也沟通了两岸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像深圳就已经跟台湾几个县、镇建立了兄弟关系,现在在进行物流上的交往,文化上的交往也正在推进。
  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感觉到,作为全世界的客家人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的创办必须要建成一个最具知名度、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点击率的世界客家人的网站。
  网站各地都在做,客家文化活动各地都在做,但是在信息产业时代,活动搞完了就完了,影响不会太大,不管是河源的客属恳亲会还是其他,恳亲会的影响力应该是很大了,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这次这么庞大的客家山歌文化节,如果有一个这样权威性的网站的话,它的影响力将会无限放大。我们挑选出来的最漂亮的客家妹大使可以制造非常多的点击率,挑选出来最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将可以在全世界的客家人当中引起反响,每一个重大的客家活动,只要进入庞大的信息平台,它的影响力是成千上万倍的扩大的。它不像很大地区的客家,赣州、福建、河源、梅州等,搞一个活动就慢慢淡忘了,因为它没有不断的信息交流、不断强化的平台,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遗憾。实事求是来说,现在整个客家世界还没有一个真正有权威性、有影响力的网站,如果梅州人错过了工业经济阶段,我们不能错过信息产业经济的阶段。不错过这个阶段的话,我们就可以后来居上,就可以跨越式的发展,这一条政府的决心非常重要。
  刚才李嘉***跟我们几位专家会面时说我们可以大胆地把我们的想法说出来,我就想说希望李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如果在当下我们还不注重抓住这个时机的话,凭借传统的工艺,我们是赶不上河源,赶不上惠阳,更赶不上珠三角。但如果世界客都梅州有那么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如果通过高科技、新媒体的平台,我们就可以实现后来居上,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可以实现绿色经济的崛起。
  要成为全球客家真正的精神家园,一个客家人的耶路撒冷,这里需要我们从政府到媒体到市民都要有“大客家”的意识,也不要仅仅局限于我就是梅州,要站在客家文化的角度,一定要站在大客家的角度,这样就可以吸引到全世界的客家人。
  创意产业是内容经济,内容首先是面对全世界的,但是我们也不号称我们是客家圣地,但它也总是需要一个。今年23届恳亲大会上提出来“到所有客家祖籍地去采集当地的泥土”,我建议梅州可以要求把各地客家人落地生根的泥土拿到梅州来,在这里搞一个过迁图。我们搞一个世界圣地客都梅州,最终能否成为圣地,要靠全世界客家人的认同,这一条非常重要,要认同梅州,一定要梅州自己人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一定要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神。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梅州本身最优秀的客家文化和全世界最优秀的客家文化交换资源。
  在操作上我的建议是:可以以梅州客家作为大本营,以深圳作为桥头堡,另外,调配所有的客家资源,包括这次我们非常兴奋地看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我们建立了文化产业基地。我们又开始筹建世界客商会馆,我建议在世界客商会馆里把世界客家网站总部设在这里。我接触腾讯QQ的一些朋友,他们也是梅州人,他们也很乐意在深圳为家乡出力。
  另外,这次我们又建立了客家的基金,今天我也请教了南方网总裁欧阳老总,他说政府的重视,基金的支持,另外还要有高水平、高能力的专业团队,我们这个网站就可以成功。所以,我也希望我们从梅州到深圳到全国各地的客家地区,大家能够共同努力起来,争取把这个事情做好。
  最后,我借用曾宪梓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全球客家人要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我相信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客家人的帮助下,在全体梅州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以客家为根,以传媒为媒,实现梅州的跨越式发展。谢谢各位。
  陈实:谢谢杨主席的发言。他今天实际上是从梅州的三个发展时期提出来一个概念,通过互联网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觉得他今天提了两个非常好的概念,一是对客家文化要保护、传承、运用,尤其强调的是运用,二是要以传播为媒,创意经济,要建立一个世界知名、最具权威、点击率最高的世界客家网站,把梅州打造成为一个全世界都来朝拜的文化客都。最后他希望李嘉***高度重视这一点。我不知道我这个总结是否基本到位?
  杨宏海:谢谢陈实兄。
陈实:接下来是丘峰教授发言,他演讲的题目很长,叫做“黄金水道梅江汀江 千年古镇松口茶阳”。丘峰教授也是梅县人,他现在退休了,退休前是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现在也担任了很多的职务,但有一个很关键的职务是,他是广东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丘峰教授在文艺界被誉为“三栖作家”,文艺理论、散文创作、编辑,这三方面都有的建树。他的小说充满了***与活力,散文语言清新,意趣盎然,评论细致而又准确,很多作家看了他的评论都感觉遇到了知音一样。退休以后,他不仅更加热心于文学,而且更加热心于家乡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待会听完他的构想以后,大家就可以知道,他不仅对家乡十分熟悉,而且十分热爱。下面就听丘峰教授的发言! 
  丘峰(原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尊敬的李***、朱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因为我也是嘉应大学的客座教授,所以在座的老师同学都是我的校友。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来向各位领导和校友报告我的想法,我不是搞旅游的,但是我觉得家乡好山好水,这么好的地方,应该是非常好的,所以我的题目是“关于梅州大松口客家旅游文化长廊的构想”。

 原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丘峰教授作《关于梅州大松口客家旅游文化长廊的构想》的主题发言。 

  大家知道,江苏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是默默无闻的,连我都不知道,我60年代就到上海,自从陈逸飞画了一幅画,送给***,后来引起轰动,现在世界上基本上知道这个地方,它一年可以带来100亿的旅游经济。就一个镇,而且这个镇并不大,非常厉害。
  还有一个地方叫江油县,它是李白的故居,自从打造了李白故居以后,去年有350万人次,达到13亿多旅游收入。
  再讲一下梅州,梅州的旅游收入达到55亿,达到了500多万人次。我到上海,正好在我家附近,他们把我请去了,去了以后叫我主讲历史,我只讲两个,一我是上海人,在上海已经几十年了,在上海读大学,找工作。二我是梅州人,我站在梅州的角度,来看梅州是怎么好,所以我介绍了梅州的山是绿的,天是蓝的,水是很柔和的,人是很纯朴的,整个城市是非常宜居的。我讲完以后,上海的客人感到很高兴。
  福建土楼这些地方已经很多人去了,但梅州比较少,我就觉得这是个问题,从上海人的角度来看,梅州没有很好开发利用,损失了华东大市场,上海人的收入很高,喜欢去寻古访古、游山玩水,钱多所以喜欢在外面跑,但他们不知道梅州在哪里,我说梅县,他们就知道了,知道是叶帅的家乡,所以梅州的知名度是个问题。
  我觉得梅州要抓好旅游市场,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梅州政府也很重视,我也经常收到信息。有一些好的梅州旅游信息,我就叫我们秘书放到网上,很多人看。
  我原来有个设想,我想搞客家大旅游文化圈,就是梅、粤、赣三个地方划一个圈,但这是个乌托邦设想,不可能的,如果划成一个客家省还差不多,现在还做不到。但我想打造梅州文化旅游长廊应该是可能的,这是我的一个主要观点,我认为这一条梅州是做得到的。怎么打造?我有一个想法,我有篇文章在《梅州日报》上登了,我现在还有另外一个想法,从大松口到大茶阳到大梅州,绵阳已经打造得比较好了,我为松口感到可惜,松口的旅游产品要是能够提高它的层次的话要提高它的知名度,松口的旅游资源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我们没有好好地去打造,所以我说松口跟茶阳要连起来,打造成大梅州旅游文化长廊,然后跟台湾连接。
  大家知道台湾单蕉岭客家人就几十万,我觉得梅州市没有注意到这方面,梅州跟台湾一连起来,前景非常广阔,我觉得建设文化长廊可以连接台湾,然后把土楼打造出来,吸引游客。这是我的总的观念。
  我们知道,现在松口,客家人到茶阳,松口是一个出发地,在清朝时已经很多人往外走了,战败以后,大批客家人往东南亚走了。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惠州出了一个战将,他在吉隆坡招了很多兵,然后就到了东南亚。中华民国以后又有一批人出去了。华侨叶落归根,年纪大以后,又回到梅州来。
  我讲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弼士,张弼士过世以后他要求回到家乡,到香港的时候香港降半旗,运到韩江时两江的老百姓哭,叶落归根啊。客家人有个特点,就是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爱自己的土地,松口开发得好的话,这对经济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松口可以打造成比湘西凤凰城还要好的景点。我做了一个比较,凤凰这么有名,它实际上是小镇,凤凰是很美的,新西兰有个作家称它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比松口跟茶阳有很大的优势,但有些地方又不如松口,凤凰之所以这么闻名,它是把自然景观跟人文特征联系在一起,湘西这些人非常聪敏,他们把凤凰打造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松口打造成名人的故居,我觉得有非常大的空间,而且会带来经济效益。这是我跟大家汇报的一个想法。
  总的来讲,梅州是能够打造成为中国甚至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旅游城市,不是一个县一个县地来打,旅游县是有点的,所以是能够连接起来的。
  我讲的构思不是三年、五年能够做成的,我这个文章发表以后,有个老乡就找我谈,还邀请我到海南去参观他的公司,他说我非常赞成您这个建议,希望跟大家多多宣传,我知道李嘉***对这个建议还是很重视的。我现在是上海客家商会的,客家人已经成立了嘉应围龙实业公司(音),进了大批茶油,我们准备往上海推。旅游方面也在考虑成立一个旅游公司,上海客家商会的会长讲他会大力支持我们,他会领导上海客家商会推进这件事。我相信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肯定能搞好,肯定能走向世界。谢谢。
  陈实:谢谢丘教授的演讲,我自己感觉到丘教授实际上讲了三个大问题,第一他通过四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一种眼光,既要从梅州往外看,也要从外往梅州看,比如从上海来看梅州。第二他提出了打造大梅州旅游的概念,即要从大南口到大燕南到大松口到大梅州,尤其他提出要重视松口的打造,要把它打造成为不是凤凰胜似凤凰,他认为梅州是能够打造成为世界闻名的客家旅游县,但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地方不能够各自为阵,最后他也表示组建公司来帮忙梅州打造,我们希望您的公司能组建成功。
  接下来演讲的是丘昌泰教授,他给我们带来的是台湾的经验,他演讲的主题是“台湾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探索”。丘教授也是梅州老乡,他的老家是在白宫镇,丘教授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博士,是台湾大学的政治学博士,他曾经担任过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长、客家政治经济研究所的所长,他同时是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的访问学者,他主要研究的是客家族群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客家的政治与经济,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策略。
  现在,我们就听听他在这方面有什么高见!
丘昌泰(台湾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主持人好,在座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来自台湾,但我是客家人,我父亲就住在白宫镇,但因为两地的历史原因,他没能回到白宫镇来看看,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来白宫镇看看,当时我有一个哥哥叫丘昌华,我父亲叫我如果回大陆一定要找到我哥哥。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嘉应学院的教授,他带领他的学生到白宫镇挨家挨户调查,一直没有找到这个名字,最后快绝望的时候,学生走到邮局问邮递员认不认识丘昌华,都说没有,可正是这个时候,正好我的哥哥经过这个邮局,他说我是丘昌华,为什么找不到,因为改了名字,叫丘华。我真的非常感激大家,帮我圆了我父亲的一个非常大的愿望。我姐夫是蕉岭人,我自己也是客家人。我和我大哥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很丰盛的客家饭。 

 台湾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丘昌泰教授作题为《台湾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探索》的主题演讲。 

  台湾的客家文化怎么发展,历史脉络是什么,我们今天就从产业结构发展来看。产业结构有三种形态,一种叫初级产业,是一种利用自然资源,是一种劳力密集产业。后来又到二级产业,以机器代替劳力的技术密集产业。后来到***产业,指以服务为主的资本密集产业,如旅游、贸易、金融等。
  台湾的客家大家都知道,刚开始发展的是初级产业,我们发展的完全跟梅县一样,山区经济,很多来自于广东地区的客家人移民到台湾之后,住的地方一样是丘陵地,依赖的全部是山区资源。这样的状况下,慢慢发展出山区经济。像苗栗的烧炭、樟脑、香矛油等,新竹的茶叶、烟丝等,跟这里的产业一样。后来发现这样的产业养不活家乡人,1940年至1950年台湾开始推出“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政策,客家人开始把这些产业拿来做加工,开使用机器,客家人配合经济情势发展,投入出口扩大的产业政策,开始调整客家传统经济结构。
  后来渐渐发展出手工制造业,比如造纸等,还有农业等。1970年世界曾经发生两次全球性石油危机,在能源依赖比较高、产值低的传统产业面临发展瓶颈,木炭因为瓦斯的发明也没落了。梅州非常幸运没有经过第二级,台湾有经过第二级,可是第二级很快就结束了,客家人只好放弃了一级产业、二级产业,直接进入到工厂当工人,或者离乡背井到都市边缘,开餐饮,卖菜,像会读书的人就在台湾直接当老师,所以在台湾当老师、当教授的客家人非常多。台湾的客家产值、客家语言日益没落,我不会讲客家话,其实跟当地的环境确实有很大关系。
  后来怎么发展客家文化产业呢,台湾成立了一个专门管理客家事务的机构——客家委员会,只要有机构就有预算,有很多活动就方便去推。到2000年,如果还靠一级、二级产业来活,活不了,一级产业靠的是老天伤饭吃,二级产业靠的是机器生产,***产业靠的是脑袋,靠的是创新,没有创新,客家产业没有未来。在此基础之下,台湾***产业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把***产业最重要的创新养分注入到了传统的客家活动,当然一定要有办法,这个计划非常重要,它鼓励所有民间团体包括商会,可以提项目,申请补助,补助项目非常多要导调研都可以,所以这个慢慢生根发展很多。客家文化之所以能够产业化这是一个关键。
  现在客家文化产业形态非常多,包括客家文化古迹旅游、客家节庆活动产业、客家特色文化加值产业、客家美食产业、客家创作歌曲产业(年轻人贡献很大)、客家农村民宿与体验(像农家乐)。
  事实上台湾现在的客家文化面临四种挑战。一种挑战是客家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呈现流行文化的浅碟性。哈客成为一种流行,不够深入,只是一种流行,既然是流行,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其实我非常羡慕梅州,客家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非常深,真正属于客家人的东西,严格来讲,台湾没有像这里这么纯粹。我到梅州,是寻根甚至去纠正,那些是不属于客家的东西。还有就是台湾客家文化潜伏着文化的代工性,欠缺品牌性,客家文化的创新活动大都是来自于非客家人,客家人本身仍不够多,例如,客家餐厅做得最好的,往往都是福佬人。台湾客家文化产业规模与产值太小,难以产业化,跟梅州客家地区比起来我们的产业化实在太小,所以我每次来梅州,我看到这里的市场,我难以想象它是何其的大,这其实是台湾现在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几个重要的挑战。
  如果要发展客家文化产业,到底怎么样发展?我这里提的也许可以给在座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做一个参考。
  第一,战略思维是什么?我们要摆脱一级、二级、***产业的思维,这些思维已经落伍,实际上很多产业是彼此交融的,农村的一级如果通过网上来行销,请问是几级?所以***产业概念在我看来非常落伍。
  今天中国进入到创意经济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产业。今天的经济活动已经进入到所谓的“体验经济”的时代,即不重视物质的享受,重视的是一种心灵的体会,是一种现场的体会,换句话说,更强调顾客跟当地文化的第一手接触。我们可以在网站上去欣赏围龙屋,可是欣赏是在网站上,如果今天能够到温公祠走一趟,享受一层、二层、三层围龙屋,感受很不一样。为什么很多客家人愿意到梅州来体验,这就是第一手的接触。在此状况下我提出了六级产业的战略思维,我建议注入传统经济。
  换句话说,今天的产业形态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是要加上创新跟体验的六级产业,为什么称作六?因为1+2+3,,1×2×3也是六,由于无论相加或相乘的结果都是等于六,故称为“第六产业”。换言之,唯有将创意与文化结合起来,我认为梅州的客家文化才能真正产业化。
  我建议我们一定要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焦点在于销售客家的故事。梅州地区的文史工作者非常重要,所作所为、衣食住行,到底它背后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内涵是什么,要讲得出来,而且是每一个梅州的客家人都要讲得出来,如果讲不出来,客家产业“文化”这个字就没有了,只是客家产业,不是客家文化产业。如何把梅州地区的衣食住行背后的客家故事好好研究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刚才丘峰教授也讲到围龙屋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故事。
  第二我们要灵活运用电视电影的营销策略。在今天大众传播媒体,没有电视电影,再好的客家故事没有办法行销出去。我在这里跟大家报告一下,福建的图落比梅州的围龙屋还要出名,而且出名得多,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好几个电视节目都在播报这个问题。如何运用,很重要。《非诚勿扰》这部电影让北海道的观光可增加5,也捧红了杭州的西溪湿地,现在《非2》即将上映。再比如216年历史的罗浮宫也需要营销,他聘请了汤姆汉克斯主演了一部在罗浮宫取景的电影。
  台湾用桐花当做一个意想,当做一个节庆,到现在已经十年,桐花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花,但它创造的文化产值实在难以想象。
  新竹的柿饼如果用节庆来营销,效果一定不同。(图示)这是台湾最有名的“柿饼婆”,她也是我的学生。客家的东西太多了,不好好利用,不注入新元素,没有前途。
  梅州也有很多的农村,这些农村也要好好运用,因为“十二五”计划里的最终目标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所得,如果激起农民的参与感,让他成为客家文化的营销者很重要。
  客天下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基金怎么推?我到白水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那边有很多客家的民居部落,非常有旅游价值,如果稍微教与他们用当地的景色物产做资源,比五星级酒店还要好。
  我们到当地旅游必须购买当地特产,我到梅州就想买梅州的梅干菜,跟台湾的不一样,但是没有包装,价钱也没卖起来。台湾有“红粬”饼干,打造出来的附加价值太多了,所以它现在成为了台湾客家的一个重要产品。还有凤梨酥,现在已经达到几十个亿的产值了,梅州地区也一定有,他们能够把它规范起来,这样就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还有旺旺雪饼、旺旺仙贝,也只不过是用米打造出来的,这些都是当地人经过设计包装打造出来的东西。我们那里有一个草莓馆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让很多年轻人流连忘返。 这些都是在客家农家乐里面吃饭打造出来的。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陈实:谢谢丘教授,丘教授今天的演讲学术性很强,条例很清晰,又通俗易懂,他首先给我们梳理了一个新的概念,一级产业靠天,二级产业其实是靠能耗和汗水,***是靠脑袋和创新,首先概念出来了。其次他告诉我们台湾的客家文化发展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三是客家文化面临四个挑战,第一个是浅碟性,我们这叫时尚性,不要去追时髦,还有品牌性、产业化,然后他提出了一个战略思维与四项战术的应用,一项战略思维指六级产业,即一级产业加二级产业加***产业的组合,来达到1X2X3的综合效果,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要通过最新的媒体来宣传自己,他提到了电视例子的作用,很多地方都通过电视电影等最现代的媒体把自己宣传出来了,什么时候宣传到大家都骑单车到梅州来或者什么时候大家都开汽车到松口去,那就对了。第四是推广节庆活动,第五是要运用创新加值的策略,在原有的产品上赋予它新的创意,使得它成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要推动农民积极参与。刚才丘教授的PPT最后有一句话,叫“朝向中国第一,朝向世界第一”,这也是一个方向。
  下面有请的是谭元亨教授,谭元亨教授讲的是“客家文化与绿色崛起的崛起”。我介绍一下谭元亨教授,谭元亨教授祖籍是广东顺德,成长是在湖南,现在在广州,他的人生轨迹就有客家人的影子。谭元亨教授是广东文坛很著名的一个多面手和快枪手,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现在的各类著作加起来已经有120种,3000多万字,其中他的理论著作是30多部,小说等文学著作是40多种,传记、历史纪实文学有20多种,还写了很多的电视电影作品,他写过《客家语》、《客家人》、《客家盛典》、《广东客家史》以及《客家文化大字典》。
  现在就请谭教授给我们讲讲他的观点。
谭元亨(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谢大家,我补充一下,我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我是客家女的后代。我外祖父当年是民选直选的国会议员,最早的一届。我也是客家人的后代,我也算是半个梅州人,但是我从小在湖南长大,所以我的湖南话说的肯定比客家话好。今天准备用普通话来做这次演讲。 

 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谭元亨教授作题为《客家文化与绿色崛起的崛起》的主题发言。 

  今天的题目是“客家文化与绿色经济的崛起”,因为大家讲的都是网站、旅游等,我想更重点讲一讲经济。最近我接触这方面的东西比较多,大家都知道华工培养出去的学生可能都是在企业、商界的人比较多,最近这几年找到华工来要求做各种各样的规划和策划的也比较多,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趋势,要求我们能做一些类似绿色经济方面的规划。
  举个例子,其实也是客家人做的,在江西做了一个很大的度假村,他是跟养生、养老结合在一起的,而且附带很多养生养老的产品和食品。它有一个很大规模的度假村,九曲河(音)给了几亩地,他是广东人,跑到那边去做得也很不错。有的香港客商就到惠州去做养老院那样的,但是比养老院的概念更大一些,因为大家知道中国有候鸟经济,比如香港一热起来就可以跑到梅州、赣南、河源等山区地方来度过炎暑。北京那边,一到冬天就跑到广东来过寒冬,所以他们经营的方式、规模都很活,各种产业也非常多。
  正因为接触这方面的东西比较多,今天我就想到这个问题,这跟我原来说的离得远一点,但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启发的。
  改革开放珠三角走到了前面,梅州比较后一些,有坏处也有它的好处,整个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工业社会的结束,后工业社会实际上是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保持完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梅州来说有很好的后发优势,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粤东客家地区作为“双转移”的所在地,也是客家文化的“双遗”所在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某种意义上客家文化也就是绿色的文化,客家与绿色经济是密切相连的,由于客家文化的历史内涵比较深广,它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本身就有着紧密的纽带关系。客家人崇文重教,尊重知识,善于接受新事物,知识经济上的优势不言而喻;同样,客属地位于山区,属于"不发达区域",恰巧这种后开发,保持住了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经济当大有可为。
  我前面谈到我们学校经常帮人做规划的东西,包括城市规划,经常提到“低碳经济”这个词,低碳经济的形态就是充分发展的阳光经济、风能经济、生态经济。具体到梅州来说,梅州发展太阳能也是没问题的,但风能不像大西北那么显著,但梅州有一种能源大家应该很熟悉,梅州有地热的能源,已经在进一步开发,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而客家文化重知识,重生态的本源特质,无疑是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的,有着无限可观的宏伟前景。而这甚至被视作“第五次全球产业热潮”。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李克强更强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也有利于培育发展新优势,拓宽发展空间。
  从文化产业来说,很多国家的第三产业,或者第***产业,在GDP占整个经济的60、70甚至更多,现在中国的第三产业很多一半都不到,所以发展空间非常大。就文化产业来说,刚才丘教授讲的《非诚勿扰》对北海道的拉动等,大家也可以看到美国也在挖中国的器材,比如像花木兰、熊猫等,有些影片里面就有女主人公是客家人的。客家人的题材非常丰富,广东作为第一大客家省,这个题材方面还是很欠缺的。
  05年我带一个剧组到这来采风拍摄时,如果当时的意识比较超前一点,当时的梅州如果能够稍微配合一点,那时候就可以开始打造梅州著名风景之地。很可惜,拍摄当中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还是没有拍成。我总是在考虑,为什么梅州、广东自己不能做这种文化产品呢,如果我们做的话可能能做得更好一些,更到位一些,可能能把广东的客家文化资源发掘得更充分、更吸引人一些,也可以把客家旅游文化长廊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做得更好一些。
  既然在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中的一些题材当中已经把客家人作为非常重要的题材甚至作为中国人的代表来表现,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做呢,像黄遵宪、丘逢甲等,明年就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了,这些都是可以拍摄的题材。美国为推行他的美国精神在历史题材上做了多少***,而能称为客家精神的***我们在哪里?我们又做了多少呢?把客家文化在各种产业中怎么发挥出来——刚才李***也说了放开说,在这里我也不客气地说一下,在客家人当中我们经常欣赏的是潮“汕人是铁板一块,客家人是山头一堆,广府人是散沙一盘”,客家人是团结,但如果能有整体的团结,我们可能会做得更好一些。如何发挥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量?我们客家拥有的客家文化保护区以及文化资源非常多,我们心中有没有一个数,有没有一个宏观的布局,确实也是值得思考的。像申遗工作,客家地区的一些名山有些是可以***进去的,但是都没有做好。
  这些双遗的地方如果能够整合得好的话,包括度假、养生资源的开发,包括在港澳、珠三角人口老化正在产生着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我们如何应对?因为我们不可能在珠三角再做度假村,因为它本身的密度已经很大了,而这里有天然的环境。如何把一系列的绿色经济拉动起来,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如果要做的话,我们要建立一种绿色开发的机制。我们拥有的绿色GDP应该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如何建立绿色GDP的代偿机制,梅州可以开这个先例,其实,如代偿机制与支付转移是可以挂上钩的。在国际上,已经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碳排放上提出了一个可行性方案,即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或地区买进超出的额度。可以作这样一个比喻,如一个地区,为保证水源及植被,作出了重大牺牲,不能引进高产值项目,而水源与植被受益的地区,则当予以补偿。粤东北山区亦可与发达地区在碳排放量上作"交易",而不是恩赐式的"一帮一",谁帮谁呀?实质是互惠的,没准拥有绿色GDP者更有长久的实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底气呢。
  同样,充分展开绿色信贷,其实,这更是一本万利的长线信贷,梅州的地业资源如何开发,还有空气、太阳能等这方面的能源开发,如果能够规模性的生产的话,这方面在客家地区还是能够推广下来,成本也能够降下来,工业产值也肯定能够上去。包括我刚才讲的养生、度假,它所带起来的护理、医药、养生食品、养生营养补品等东西都可以带动起来,还有更多的,甚至包括房地产业都可以。梅州也应该打造一个绿色名城、低碳名城。
  当然,要有一个绿色的人文环境,尤其是建立绿色心态,至关重要。幸福指数,可以说就是一个绿色指标,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心态的平和、健康,在当今的转型期中,尤为珍贵。这既要解决社会问题,亦要确立价值体系乃至世界观。客家文化的发展是历史层层积累起来的,如果沿着这个方向发展,梅州的未来不可限量。谢谢大家。
  陈实:谭元亨教授今天从绿色出发,从绿色经济的概念谈起,提出了要发挥客家文化的优势,推动梅州绿色经济的崛起,他的主要建议,一是要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养生业,要做出客家的精神***来;二是要保证这些发展建立一个绿色开发机制,他其中主要提到了要建立一个绿色基地的代偿机制;三是提出了一个口号,打造绿色名城,打造低碳名城,要建立绿色心态。感谢谭教授!
  下面演讲的是吴建华教授,她讲的题目是“客家文化旅游之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对策”,讲文化旅游中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它的对策。吴建华教授是广东省旅游管理的重点扶持学科,就是旅游文化方向的带头人,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国际会展专业委员会的高级顾问,也是广东省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的专家委员会主任,她曾经考察了西欧、北欧15个国家50个城市的旅游会展和酒店行业,她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旅游规划、会展经济、会展基础理论,06、07年获得过中国会展业十大理论人物,09年2010年是中国会议旅游产业十大理论人物,并且获得了这个行业的“金手指”奖 。
  下面请吴教授给我们做演讲。
吴建华(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教授):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主持人,下午好!我先讲一讲我要做汇报的这个题目的本意是什么。我虽然不是客家人,刚刚发言的各位专家不是客家人就是跟客家人有些渊源关系,我是湖北武汉人,但来广州的时间挺长的了。我们学校开了岭南文化地理这门课,这个课程已经开了10多年了,广泛宣传,已经成为省里的重点课程。我虽然不是客家人,但是我很喜欢岭南文化,也很喜欢客家文化。 

 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吴建华教授作题为《客家文化旅游之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对策》的主题演讲。 

  我认为梅州在打造客家文化时忘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即工业旅游,工业旅游应该是属于客家文化里面一个最创新的部分,也是和今天的现代工业化是紧密相连的。
  梅州承接了广东省政府和省委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即“双转移”,如果梅州要想把省里的“双转移”任务完成得好的话,开展工业旅游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就和我的研究生主要做了这样一个题目,“客家文化旅游之工业旅游”,专门以梅州地区为例来讲。
  下面我想讲五个内容:包括工业旅游政策、工业旅游内容、梅州工业旅游发展的先天优势、梅州工业旅游开发的后天之痛、客家文化之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与对策。
  首先看看政策。国家对工业旅游有一系列相关政策,07年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珠三角一个发展旅游的意见》,这几个文件里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发展工业旅游是有国家政策为依据的。
  省里也提出了加快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且提出来要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城市来发展,特别强调了工业旅游。它提到了创新旅游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紧接着广东省作为休闲示范省有一个休闲计划,在休闲里,省政府也提出来“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同时我们省又配备了一个相关的对中小企业的文件,在这个文件里又再次提出来要支持中小企业的流通、工业旅游的发展。
  广东省的工业旅游发展状况,我本来也做了一个详细的表,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多讲了。我举个阳江十八子的例子,它做得很好,已经纳入阳江工业品牌企业、招商引资的品牌来发展;南海的蒙娜丽莎陶瓷产业也发展得非常好,它已经拿到国务院无偿无息资金20多个亿,现在已经做得非常好;德庆还打造了工业旅游的线路,后面我会讲梅州的工业旅游线路如何打造。:
  工业旅游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把旅游和工业进行融合交叉,创造出来一个新的旅游方式。让市民、游客可以体验工厂的技术、制造、参观、购物,但是它最主要的是对工业的文明进行宣传,工业的文化进行宣传,还有对工业品牌进行宣传,现在受到了旅游界、游客以及国家的高度赞美和重视,它有很大的潜力。工业旅游可以把哪些作为参观物呢?一个是产区风貌,还有是生产线,比如珠江啤酒,省里面的领导参观以后,要求它跟小蛮腰联合起来打造成5***景区。还有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技艺等,最主要的还有就是企业文化,这对的主要是商务,还有外省以及本土企业的交流,来展示企业文化,这些都属于工业旅游里面的重要内容。
  国家和省里既然有这么好的环境,梅州要发展工业旅游的话有哪些先天优势呢?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梅州的自然条件、文化、山歌、建筑等,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工业旅游的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条件。
  这个基础条件随着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开放梅州、工业梅州、文化梅州”等,现在已经转到绿色经济崛起的战略来看,开展工业旅游梅州有很好的基础。但有一个遗憾,我们仅仅注重农业方面的,但对工业旅游我们却忽视了,因为工业旅游是客家文化里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被很多人所忽视掉的。
  进入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走山区工业旅游的道路。“工业梅州”有哪些发展呢?我做了一个模型图,四大企业,八大支柱产业。
  梅州应该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和非资源型接替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有序优化,促进了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有这么好的条件,但梅州的工业发展,尤其是在工业旅游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后天之痛的。痛在哪里呢?一是政府、旅游业、企业,对工业旅游的地位、意义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都处于朦胧的阶段。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政府里我没有做详细的调查,据我了解,在政府、旅游业里面没有专门管工业旅游的机构。因为企业要追求效益,要生产,工业旅游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企业一般也不重视,像做食品的有严格的《食品法》、《卫生法》,要做这个东西可能还不讨好,还要偷偷摸摸地做,如果老百姓亲自看到你的制作流程,他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梅州工业企业与珠三角相比,产业竞争力较弱,工业产业集聚度低,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这都会影响工业旅游,但昨天的客家山歌文化节,我看到李***、朱市长签约了一大批项目,也让我看到了旅游工业旅游的后劲,我们发展工业旅游缺乏强大的大型企业和龙头项目。
  工业旅游不仅是看生产线,它最重要的是宣传这个企业的文化、品牌,以及梅州山区的工业精神和工业文化,但我们对此认识不足,挖掘提升不够,因此很难把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起来,所以认识不太深刻。
  开展工业旅游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无法完全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从而缺乏开展工业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工业旅游人才及其缺乏,很多人都不懂工业旅游,以为跟传统的旅游形态跟形式是一样的,其实它是不一样的。
  谈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梅州要是发展工业旅游,究竟应该如何开发?梅州发展工业旅游应该围绕客家没着、绿色梅州来发展。主要方式是:一是要借助各方的力量,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扶持工业旅游的相关政策。企业要积极融入工业旅游的发展进程当中,逐渐创造条件,从而开发山区有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二是工业旅游不能以工业谈工业,它应该是在客家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来谈工业旅游,应该把客家的文化元素全部融入到工业旅游之中。三是工业旅游虽然有企业存在,但一定要进行宣传,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宣传,它应该形成营销宣传的体系。例如我们可以把梅州工业旅游的口号定为“体验梅州工业,品位工业文化”,从而和梅州的客家文化营销口号相对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四是要完善工业旅游软硬件的配备。
  由于时间比较紧,还有我对梅州虽然有一些了解,但还不够深,尤其是工业方面,全省有45家工业示范单位,但梅州只上了两家,一个是客天下,一是大埔陶瓷。我有做一些线路,一是客天下的是培英电声技术研究所至汽车音响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至地热电站。大埔的是田家炳陶瓷工业班至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至高陂新马陶瓷有限公司;梅县新兴产业之旅是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取之梅雁电子科技工业有限公司。五化工业园林植旅是台商工业园抽水蓄能电站至五华长乐烧酒厂至白石嶂鉏矿公司。兴宁产业园之旅是富和产业转移园至新兴工业园至永和科技工业园至华丰高新技术工业园等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最后,希望梅州的工业旅游能够又快又好、科学地发展。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陈实:谢谢吴教授。吴教授的演讲告诉我们,完成“双转移”,工业旅游非常重要,工业旅游就是旅游与工业融合交叉,来产生一种新的旅游产品。梅州这方面的基础条件很好,但是在现代大工业发展基础上的工业旅游梅州还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她提出要走山区特色工业的旅游道路,四个产业、八大集团,也指出了梅州现在还有一些制约的因素,她主要讲了五点,一是政府、企业还处于认识的朦胧阶段;二是梅州的产业竞争力比较弱,工业的产业增长集聚度比较低;三是对传统的现代工业企业的品牌、文化精神还理解得不到位;四是软硬件设施还不够。最后是工业旅游人才比较缺乏。因为她提出的对策是一是要借助各种力量尤其是政府的力量,二是不能为工业旅游而工业旅游,必须把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到工业旅游当中去;三是要塑造梅州工业旅游形象,“体验梅州工业,品位工业文化”,最后就是要完善工业旅游的软硬件的配套设施,非常感动的是她为我们梅州设计了这么多条工业旅游路线。谢谢吴教授的演讲。
  下面是所萌女士代表周建明教授发言。周建明教授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产业中心的,他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城市规划师,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师,还是旅游的规划师,是联合国课题中心组的专家,他本来飞机票都买好了,因为临时有事要处理所以来不了,所以现在由站在我们面前的所萌来讲,她讲的是“梅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别看所萌是80后,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是一个规划师了,而且她已经走遍了梅州的六县一区一市,今天她代表周教授来发言,可以叫做“小丫扛大棋”,并且她有一副绝对悦耳的金腔。有请!
所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听了一下午确实非常疲劳。我代表周建明教授无法参加此次高峰论坛表示深深的歉意,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海量包涵。今天的交流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文化遗产与文化保护区的相关概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所萌代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周建明教授发言。 

  按照我国的分类,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用文物和不可用文物,以及历史名城、街区和村镇。相比较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的概念比较晚,一直到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这一概念才刚刚开始出现。
  联合国教科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截止到十一五末,我国已经批准了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我国第五个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虽然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理论支撑,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最初产生于19世纪关于自然遗产保护概念,后来到20世纪,随着欧洲相应的文化遗产立法以及宪章的颁布,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念初步形成。
  1972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颁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文化与自然遗产共同纳入国际性法规并实施同步保护的开端。《公约》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了定义,并在1977年的《操作指南》中加入了"文化自然双遗产"的概念。1972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颁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文化与自然遗产共同纳入国际性法规并实施同步保护的开端。《公约》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了定义,并在1977年的《操作指南》中加入了"文化自然双遗产"的概念。
  至此,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自然遗产保护运动双力合一。近百年人类遗产保护运动告诉我们,人类对自身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一个从单一保护到整体(整个历史街区以及其风貌),即"保护区"保护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从对文化遗产实施单一保护到对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保护,即对文化生态、自然生态实施双重保护的过程。在保护深度上也从静态保护发展到了活态保护阶段。实际上,此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虽未提出,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念已基本形成。
  所谓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保护。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二、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遗产价值: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高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认识了遗产价值的同时,也不可忽视遗产所面临的威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具体到如何保护,分为三个方面,(1)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2)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协调发展(途径):保护与利用,空间协调(文化空间与其它功能空间),规划协调(保护规划与其它规划)。(3)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具体结合梅州文化遗产和特点提出了梅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梅州市是客家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和客家文化向外传播的核心区,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文物古迹、村落城镇相互依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岭南客家文化。
  梅州现有6个国家级、21个省级、3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竞技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十类;4个国家级、13个省级、35个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个国家级、7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2处历史街区,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3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个自然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密集而丰富,尤其是客家民居,包括围龙屋、客家方楼、客家圆楼、客家四角楼、客家杠式土楼、客家城堡式围楼、客家围村、客家碉楼、客家自由式围屋等多种类型,全梅州市域传统客家民居的数量约在5万座左右。
  通过客家文化研究,我们认为梅州客家文化是有别于赣南、闽西地区客家文化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区域文化。虽为山区但地处沿海的自然地理环境,第三次南迁的客家文化历史演变阶段,共同形成了独特的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客家文化是在传承赣南、闽西等各阶段客家文化基础上定型、升华而成的,并最终成为客家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梅州客家文化具有文化上的原根性、性格上的独特性、功能上的自娱性、受众上的广普性的特点,这些文化特点成为梅州客家文化的文化标识,是支撑梅州客家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梅州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广东地区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瑰宝。
  对于价值认知,我们认为梅州客家文化保留着古中原文化的基因,是中原古文化的维系者、守护者,客家人历经多次辗转迁徙,最终在梅州成型、传播,不断发展扩大,成为"世界客都","客家人的繁荣地"。
  客家文化是中国八大民系文化中具有特殊价值的重要支系,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梅州客家文化独特非凡的历史与科学、艺术与文化、社会与民俗价值,梅州是客家文化遗产的代表之地,是客家文化的繁荣之地、输出之地、荟萃之地,更是海内外客家人的凝聚之地。
  基于对上述梅州客家文化资源以及价值的认知,我们提出梅州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的目标,首先是建设全国文化生态保护的示范区,建设广东省特色高效生态文化经济区。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主要为解决“为何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的问题。规划以“保护为主、活态传承、合理利用、重视发展”为总体思路,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为规划策略。
  规划主要围绕为何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三个问题。
  (1)为何保护。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通过文化生态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对于客家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实现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东省文化强省、梅州市绿色经济崛起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保护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联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将单一项目、单一形态的保护转变为多种文化形式的综合性保护。
  (3)如何保护。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规划强调整体性保护和本真性保护。同时还应正确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经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规划应与广东省、珠三角的相关规划相配合,与梅州"十二五规划"以及重大经济社会建设的工程相协调,同时与规划区各县市区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
  具体的任务主要包括摸清家底、保护传承、展示利用、商业运营、产业开发以及文化旅游六个方面。
  (1)摸清家底。对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态、种类、数量、现状和传承人开展全面的普查,为开展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保护传承。实施保护规划目标路径,整体保护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的文化遗产,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同时保持民间活态传承方式,通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带动客家文化的发展、传播与弘扬。
  (3)展示利用。合理利用是保护的重要途径、手段和目标。在严格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利用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在不改变非遗技艺自身规律及演变过程的前提下,通过生产性保护,对非遗项目加以保护,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激活其自身传承的内在动力。
  (4)商业运营。一定要恪守"历史上走市场的继续走市场,历史上不走市场的不要走市场,介乎于两者之间的要谨慎走市场"的原则,对"可以走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不同的经营模式,通过演出、产品营销、仪式表演等方式进行商业化经营,使政府、艺人获得经济效益。对于"无法走市场"的项目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专项资金的扶持。
  (5)产业开发。恪守"保护与开发可以同步,但务必分别实施"的原则,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只能负责传承而不能亲自参与开发;开发商只能负责开发而不能亲自参与传承。同时,由于大机械化生产势必会降低成本,在价格上很容易对传统手工技艺造成冲击,所以,产业化生产必须以不破坏传统手工技艺的正常生产为前提,这就要求政府在税收、政策等方面向传统产业倾斜。(图示)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对不同开发模式进行分析,比如五华石刻、陶瓷制作、罗家通书等,是可以走产业化路线;像梅州围龙屋是世界上濒临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初期通过修复获益,后期通过建造获益。比如大埔小吃,重点开发,通过在各大城市产院设立连锁店的方式进行特色经营,将其进行推广。药膳这方面可以进行重点开发,建立工厂,以易拉罐的形式将药膳进入养生市场,这种形式在很多年前日本就已经开始进行了。
  (6)文化旅游。借助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客家文化和生态环境为依托,在对梅州文化遗产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挖掘、传承并适度创新利用梅州客家文化资源及热矿泥、温泉和生态资源等旅游资源,积极融客家的餐饮文化、养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梅州文化、旅游、生态资源的综合效益,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对梅州产业结构的综合优化、带动作用。积极实施客家人的国际合作和省市合作,通过世界客家文化圣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品牌的打造,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上述是我关于梅州文化遗产保护与运用的简要交流,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谢谢!
  陈实:谢谢所萌用很悦耳的北京话代表周教授表达了梅州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运用的演讲,她首先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然后她讲解了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运用的基本方针和重要意义,基本方针里面有20个字,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所萌还告诉我们梅州到底有多少资源,这个数字听起来是非常兴奋的,梅州现在有6个国家级、21个省级、31个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潜力。最后她谈到了运用发展的总体思路,“保护为主,活态传承,合理利用,重视发展”,要与《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相结合,要与“十二五”规划相结合,第一是要摸清家底、重整体保护、展示利用上要合理利用、商业营运商要坚持一些原则,历史上走市场的继续走市场,不走市场的就不要走市场,介乎两者之间的要谨慎走市场,在产业开发上要分别实施,在文化旅游上提倡大力发展。
  听完6位专家的发言,我有四个体会。梅州在客家文化的发展上有很大的潜力,刚才杨教授讲了在工业化洗礼方面我们做得不够,但梅州其实有很大的潜力,原来我想讲很多,后来听了朱市长的讲话,我觉得他概括得非常好,就是五个方面,第一是客家人,第二是客家话,第三是客家山歌,第四是客家菜,第五是客家围龙屋,还有一个是可亲可爱的客家妹。朱市长解释客家屋我觉得解释得非常好,他说客家屋是前开放后包容,而且前面都是池塘,以水为财。我们这里有200多个将军,100多个校长,几十个院士,这些都是我们的丰富资源。
  第二,我们现在在这里讲产业、旅游、文化开发,我们既要为它代理价值观,也要为它带来GDP,光是带来价值观不带来GDP那是走不远的,光是带来GDP不带来价值观也走不远,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梅州在客家文化发展过程当中要形成带动性的产业链,它应该与我们的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文化创意结合起来,就像《功夫熊猫》一样,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功夫熊猫加起来就变成了美国***,给美国带来了GDP也带来了价值观。
  最后,梅州应该有文化自信,同时要有一种亮剑的精神,就像李云龙,他本来是一个团,可是他搞的兵力差不多有两个师,李***也好,朱市长也好,你们也应该有这种亮剑精神,把梅州做大做强。
  按照原来的设计,下面是互动环节,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各位专家提出来
现场提问:尊敬的杨主席,今天下午我听了你的精彩演讲,收益很深,得到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媒体网络在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我觉得受到了特别深的启示。我的问题是,在提升客家文化的传播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运用网络这个新兴媒体?谢谢。
  杨宏海:谢谢您的提问。今天下午我讲的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要运用网络平台这个新兴媒体来实现梅州的跨越式发展,因为梅州在工业文明这一块落后于珠三角地区,现在落后于新的经济发展机遇的话,我觉得利用网络传媒,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来促进的话,这里面有很多机遇。
  举个例子,就以这次的客家山歌文化节为例。如果我们已经建立了这么一个有权威性、点击量很大的网络媒体的话,它首先就可以在客家山歌文化节启动之前在整个版面上就可以大篇幅制造各个专栏,无论是客家文艺还是基金建立、产业园区的建立、客家美女的推选等,都可以制造很多的前期话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不失时机地把最亮点的东西跟创意结合起来。
  比如我昨天看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我觉得很感动,我觉得梅州地区这几年在客家山歌的创新发展方面很有亮点。这场晚会上我们至少可以制造几个话题,熊德龙先生的歌唱,很感动,马上网络上可以贴出来“传承客家文化的犀利哥”,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客家文化的犀利哥。我昨天晚上看了一下客家妹选拔的走台,这次的客家妹素质比较高,有从台湾上的硕士生,还有其他的高材生。这个完全可以在网络上推出,吸引大家的眼球。我们既要有价值观又要有GDP,在网络上有很多的客家商情,比如金柚之乡,金柚如何好我们好好宣传,它有多少维生素,对人体有多好,通过网络的宣传比其他媒体都要好。客家菜、客家特产、客家美食,如果通过网络宣传的话,会使得全世界的人都想来购买这些东西。因为我这次跟腾讯的梅州朋友说,他说客家人是四海为家、落地生根,他心里面还是想着我的童年记忆和传统文化,这些通过网络的平台可以激发客家人爱国思乡的情感的。我想说的是,客家文化的传播目前最好的媒体是网络平台,它会比平面媒体、影视媒体的影响更大,我希望我们更多地来关注这一话题。谢谢。
  现场提问:请教一下杨主席,我们知道《客家意象》是梅州文化产品的精品力作之一,同样在深圳龙岗区有一个大型舞台剧,名字叫做《大围屋》,也引起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请杨主席简要介绍一下这部大型舞台剧的策划、营销方面对梅州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哪些经验的借鉴?
  杨宏海:首先感谢你对深圳文化业的关注,我认为梅州的《客家意象》的创作到演出,在整体上提升了梅州客家演艺的艺术水准,它可以称之为梅州在近年来培养的客家舞台艺术精品之一,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尽管它还有修改的空间,但总的来讲我觉得是个不错的作品。
  讲到深圳龙岗打造的《大围屋》,也是一部客家舞剧,在艺术层面来讲它取得了成功,但跟客家风情方面还有一些差距,这方面也有一些争论。在深圳还有一部歌舞剧叫《月照围楼》,也是一部反映客家风情歌舞的作品,把月光跟围楼两个很美的印象结合起来的歌舞剧,后来顾作义部长看了一下给了我们鼓舞,他比较喜欢《月照围楼》。你刚才说到深圳的客家创作,有两个,一是《大围屋》,花了很多的钱,《月照围楼》花了很少的钱。大致情况是这样。谢谢。
  陈实:现在已经是六点了,比预定时间超过了半个小时。现在不提问了。我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小结。
  今天非常感谢6位专家在这里给我们支招,我就讲四句话,今后在此论坛以后,希望梅州,第一找到自己的战略优势;第二擦亮梅州的文化品牌;第三就是要推动梅州的文化产业发展;第四是实现梅州的绿色崛起。
  今天的2010’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到此结束,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身体健康、身心愉快!
  [现场直播]:以上论坛内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文字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主办方审核,如有错漏,敬请原谅。
客家人了不起!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