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绿色突围:红色寻乌的转型之梦

  • 夕阳无限
楼主回复
  • 阅读:3979
  • 回复:8
  • 发表于:2014/8/31 21:12:33
  • 来自:江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寻乌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绿色突围:红色寻乌的转型之梦

■  本报记者  王前海  张晓霞  通讯员  刘志沂


    在我国的中南部,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把共和国的摇篮和改革开放的前沿血脉相连,她的名字叫东江。
东江的两头,呈现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极典型样本,一头是梦想突破贫困落后的赣南苏区,一头是富庶发达的珠三角。
周恩来总理曾亲笔题词:“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因为,东江不仅是珠江流域的三大水系之一,而且是香港同胞的第一饮用水源。影响深远的东深供水工程,用的就是东江水。

    东江之源——赣南寻乌,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特别是,毛泽东同志还在寻乌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篇章。
近年来,寻乌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战略部署,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珍惜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深化改革统揽全局,把改革创新贯穿苏区振兴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致力于“抓改革激活力、强产业促发展、兴城镇提品质、惠民生增和谐、转作风重实干”,艰苦创业,苦干实干,锐意进取,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开创“活力寻乌、富裕寻乌、生态寻乌、和谐寻乌”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受历史条件、基础设施、自然禀赋、区位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寻乌的经济社会发展还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江西100县,寻乌排名99,位列倒数第二。

    7月的寻乌,烈日胜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县领导,还是普通干部和民众,发展经济的内驱动力和热情丝毫不让烈日。寻乌要发展,寻乌必须发展!但是,实现寻乌崛起又谈何容易。

据记者观察,寻乌正受困于三大矛盾。

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落后;
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环境保护(特别是东江水源保护)任重道远;
三、恰逢中央振兴赣南苏区之天时,却无基础设施和工业平台之地利。

    在上述三维困局之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寻乌发展方向的是资源利用与水源保护的矛盾。而东江源保护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寻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决定了寻乌经济社会要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通过绿色突围,实现绿色崛起。

    这就是寻乌县委、政府和人民正在进行的艰难探索与勇敢实践,一条绿色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后发新路。它是寻乌人民的梦想,也是寻乌人民的呼唤。

上篇:三维困局

    熟悉寻乌的人都知道,这个常人印象中偏远的小县,其实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地处江西东南边陲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是闽粤赣三省近邻烟火相连的三角要冲,当地人形容为“一脚踏三省”。其二,她是中国中部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空间距离最近的地方。

    但是,落后的交通却把她的区位优势化为乌有。即便是在流行半小时城市圈的今天,去南昌得耗费一天,去赣州也要半天。

    行路难!这是最令寻乌人苦恼的现状。这里没有飞机,没有轮船,没有高铁,甚至没有铁路,唯一的一条高速公路还是前年刚刚通车!

在以立体交通成为潮流的今天,这里只有扁平交通。

常务副县长廖丽萍告诉记者,“交通现在太单一了,只有公路一种方式。人家现在讲海陆空立体交通,我们现在是扁平交通,水路也没有,空路和铁路什么都没有,只有最原始的国道、省道、乡道,高速公路前年12月份才开通。以前我们去南昌真的是很难,去一趟要坐一天的车,清早出发,晚上才到达南昌。到赣州都要坐半天的车,去广东那些地方,当时路也没有修,也是一两天时间,人家来一次就转得头都晕了,哪里还想到你这里投资,这很客观地制约了我们的发展。所以现在我们第一个希望是修铁路,第二个是再修两条高速公路”。

    熟悉寻乌的人还知道,寻乌的自然资源同样得天独厚。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两种,一是以稀土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二是以柑橘为代表的果业资源。

    寻乌素有“稀土王国”之称。全县已探明稀土储量50多万吨,远景储量150万吨,矿化面积15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轻稀土矿区,稀土镨钕含量高达38%,是生产稀土永磁材料的优质原料。寻乌稀土开采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1985年至1989年间,为国家创汇4000多万美元,是当时全国稀土创汇最多的县份之一,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经省发改委批准,设立了“江西省寻乌县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

      寻乌是著名的果业大县。全县现有果业面积50万亩,果品年产量70万吨,年产值突破12亿元,享有“中国蜜桔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脐橙出口基地县”之美誉,“寻乌蜜桔”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江西省著名商标。

      但是,这种先天的资源优势无法顺利转化为经济优势,因为地处东江源头特殊区域,为了保护好东江的生态环境功能以及下游饮用水源安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替代产业,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2012年6月28日,是寻乌人民欢呼雀跃的一天。《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像万缕春风吹开了寻乌愁眉百结的脸。这是寻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千载难逢的机遇啊。

      可是,寻乌想抓住这一机遇,还缺乏必要条件。除交通瓶颈制约之外,还有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配套能力弱。

      基础设施落后。寻乌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财政支出中的3/4依赖于上级转移支付,县级财力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的能力非常有限。全县仍有7个乡(镇)16个行政村41个村小组1793户存在网前供电以及低电压问题;饮用水源只有一个,属单一水源,急切需要建设备用水源。总之,水、电、路都是问题。

      产业发展较滞后。农业产业大而不强,主要集中在柑橘产业,种植品种还比较单一,产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抗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风险的能力不强。目前仍靠卖鲜果为主,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茶叶、油茶、毛竹、花生、甜玉米等特色高效农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工业缺少带动型龙头,甚至没有省级工业园区,配套能力和聚集能力弱。资源依赖性强,受政策变动和市场行情影响大,缺少大项目、大企业支撑。现有稀土企业还停留在初级分离阶段,尚未形成深加工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大优势和三大劣势相互交织,构成一张巨大的网,把寻乌困在核心。优劣对冲,矛盾运动,春朝秋月,往复循环。故事的结局,必然是突破矛盾统一体,通过绿色突围,实现转型发展!
中篇:绿色贡献

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

      周恩来总理当年的奋笔一书,成了几代寻乌人心头的使命,肩头的责任。

      从那时开始,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财政十分拮据的寻乌,牢固树立“生态为重”理念,坚持以“让东江流域群众和香港同胞喝上放心水”为己任,为保护好东江源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代价。

      寻乌的艰苦努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控制、治理、建设。

      一是控制,即严格控制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污染。

      严格控制果业开发,稳步推进退果还林。开展果业开发秩序整治,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先审批后开发制度,设立禁开区,对源头区域的三标乡、水源乡及寻乌河流域两岸、坡度超过25度以上的山地,禁止开发果业;严禁毁林种果,用火炼山、挖掘机开山种果行为;对新开发果园严格按照果园规划设计标准,留足1/4果园戴帽树。

      积极推广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池塘蓄水等开发模式。积极推广果园节水滴灌、配方施肥、黑光灯诱杀,以虫治虫、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新技术,切实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果园滴灌。

      县财政每年挤出2600多万元,专款用于生态敏感区域的“退果”补偿,引导已种植果树的部分山场改种阔叶林和小山竹。从2010年开始,重点对九曲湾库区实施退果还林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达4000万元,征收面积2000亩、果树12万余株,九曲湾水库上游、沿河两边的林相和水土保持明显好转。

      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一方面,持之以恒实施全县封山和取消商品材采伐指标政策。另一方面,以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大造林育林力度,累计投入4500余万元,完成世行造林5.2万亩,公益林91.48万亩,退耕还林8.9万亩,珠江防护林2.2万亩,金太阳集团造林1.5万亩,建立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31.3万亩。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河旁种竹(柳)、果园种戴帽树等造林工程建设,累计造林16.32万亩、山下绿化3.92万亩、飞播造林71.64万亩。

      按照先东江源头、后流域区、再边沿山区,相对集中,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移民。近年来,投入资金1.25亿元,完成生态移民1359户6251人。

      严把项目准入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决拒绝引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污染、高能耗等不利于环保的项目,近10年来累计拒绝了260余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贯彻落实环保“三同时”(设计、施工、运行)制度。

      积极实施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果园,利用荒山荒坡发展以柑橘脐橙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目前,建成现代农业技术生态示范果园5万亩,建设沼气池1万余座,沼气池拥有量9.5万立方米,配套用户近万户,每年可节约柴木6.5万立方米 。引进年处理20万吨残次果的果汁加工企业,有力推动果品资源的重复再利用;建设祥丰和长丰两***物有机肥厂,年处理畜禽粪污10万吨,可为20万亩果树提供优质有机肥。

      为消除稀土尾砂带来的危害,从广东引进陶瓷公司,以稀土尾砂为原料生产陶瓷产品,既解决了稀土废矿区水土流失、土地闲置问题,又利用稀土尾砂作陶瓷原料。

      二是治理,即治理水土流失和废弃矿山。

      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长安小流域、大水坑小流域、上都小流域等9个小流域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71.3公顷。新建了留车、南桥等4个水土保持示范基地,项目区各流域土壤流失量减少48.9万吨,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理。

      扎实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工则工、宜水则水”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对废弃矿区进行综合治理。目前,已治理面积4000亩。投资6860万元推行了稀土原地浸矿等清洁生产工艺,全面取缔了稀土堆浸工艺,淘汰了资源浪费多、污染大、水土流失严重的旧工艺,每年减少污染物排放约4万吨。利用废弃矿山,投入3150万元,开展土地复垦和打造工业用地,完成治理面积9520亩。

      三是建设,即建设环保制度和生态文明。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封山育林工作的决定》、《关于规范利用林地开山种果行为的通告》、《寻乌县水土保持生态保护2006-2015规划》等规范性文件,落实了监测工作机构,实行了环境质量行政***负责制,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公众参与的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为保护东江源生态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积极响应生态发展战略目标,开展生态创建。编制了《寻乌县生态县建设规划》(15个乡镇均已编制生态建设规划)。目前,三标、澄江、水源、南桥、留车、罗珊等6个乡(镇)获得了省级生态乡(镇)命名。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大力保护水源水质。投入5600万元在文峰乡黄坳村建设了日处理能力达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资4860多万元在文峰乡上甲村园墩背建设了日处理1500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吉潭、桂竹帽、菖蒲等3个乡镇298村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试点,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3个,垃圾收集池156个,垃圾焚烧炉2个,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加大了饮用水源、主要河道的清理、修建和整治工作,加大了对饮用水源的监测、监察力度,开展了饮用水源地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一年接一年,一任接一任,为了东江源区生态保护,寻乌县委、县政府采取“封山、造林、退果、关矿、移民”等系列措施,举全县之力,以每年减收数亿元的代价,换来了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45%提高到现在的79.5%;东江源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出境断面水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地表水和东江源保护区水质满足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县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有不同程度下降,达到了年度计划控制指标和减排目标。

      在显著的成就背后,贫弱的寻乌背负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主要体现为:“三受限”、“一下降”。

      一是招商引资严重受限。据统计,近10年来,寻乌共拒绝260余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项目总投资额近40亿元,年损失税收数亿元以上。

      二是工业发展严重受限。近10年来,先后关停了68家污染企业、稀土采矿点106处,直接损失达13.5亿元。尤其是最近3年来,虽然上级下达寻乌稀土生产配额达3000多吨,但他们只生产600多吨,每年矿产资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亿元,税费1亿多元。

      三是财政收入严重受限。一方面,实行全封山和取消商品材采伐指标,3年来,取消了10.71万立方米的林木指标,不仅造成财政每年增加支出320万元,而且每年财政和林农减收2213万元。另一方面,因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工业税收入非常有限,财政收入严重受限。如1980年的时候,寻乌县的财政收入与周边县市相比差不多甚至更高,但到2013年,全县财政收入仅有5.3亿元,在全省排倒数第二。

      源头区域群众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由于禁止水源头区域的农民开山种果和砍伐树木,目前又未找到好的替代产业,致使很多农民收入来源得不到保障。据统计,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958元,远低于周边县市水平,仅为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1%。东江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低到2680元,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

下篇:绿色突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虽然负重已久,在艰辛的绿色之路上,寻乌仍要勇毅前行。

      2014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是寻乌的第一课题。他们继续执行全封山政策,取消外销商品材采伐指标。建立健全县、乡、村***护林组织,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探索建立县、乡、村***垃圾清运体系,年内启动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丰富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品牌,促进绿色消费。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稀土行为,加大废弃稀土矿山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推行果业生态化、标准化建园模式,积极发展现代果业,减少果业面源污染,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与此同时,一幅未来3年的发展路线图已经成竹在胸。寻乌人民要乘着中央振兴赣南苏区的东风,抓住中宣部和国家统计局对口支援的机遇,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路径,全力以赴破解制约寻乌发展的节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凝心聚力推动寻乌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强化振兴发展产业支撑。加快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依托稀土、果业资源优势,加强央企对接,着力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成长型的深加工企业,延长优势产业链,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升级。

全面提升果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果业示范区、柑橘标准化有机果园建设、柑橘绿色防控示范点等项目建设,力争标准化示范园面积达50%以上,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达90%。争创寻乌蜜桔国家驰名商标,全力争取果品交易中心建设和“西果东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等项目,力争把寻乌打造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果品交易批发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搭建以济广高速、寻全高速、鹰瑞梅铁路为主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南物流中心建设,努力把寻乌发展成为三省边际的重要物流中转、供销、配送中心。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高标准开发和打造青龙岩旅游景区、河角生态温泉度假村,把寻乌调查纪念园打造成全国实事求是路线教育基地。

这是一条振奋人心的转型发展之路,也注定是一条艰难曲折的绿色突围之路。

英勇善战并不意味着孤军奋战。身陷“三维困局”的寻乌需要援军,从外线配合,内外结合,以期更早突出重围。让我们听听寻乌人民的呼唤吧!

      呼唤之一:支持突破交通困局。

      希望尽快立项建设鹰(潭)瑞(金)梅(州)铁路,并选择途经寻乌县及在寻乌县设立三等以上站点。鹰瑞梅铁路的建设,将直接带动赣州东北部中央苏区五县一市的经济发展,并辐射周边县市300万人口,货运周转量可达32.8亿吨以上,是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通道。寻乌县预计每年的铁路客运量在80万人次以上,预计年货运量300万吨。

      恳请支持寻乌南桥至广东龙川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并列入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路网规划。寻乌至广东龙川公路现为二级公路,是寻乌南部通往粤东中心城市龙川的一条重要出省通道。目前,广东方面已规划一条龙川连接寻乌的高速公路,并多次派员来商谈早日开工建设事宜。寻乌至龙川高速公路寻乌境内里程约35公里,将大大缩短鹰瑞寻沿线县(市)进入珠三角的距离,有效缓解赣粤高速交通压力,是赣州市出入广东的又一快捷通道。

呼唤之二:分担生态保护压力。

    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国家参照新安江的转移支付补助标准,并结合东江源区实际,实施先恢复后考核的方式建立切实可行的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其中前10年为生态恢复期(中央和收益地区先行无偿给予项目资金支持),主要任务是开展环境治理逐步恢复生态,渐进式地开展考核工作。10年后进入年度考核,一方面,中央每年给予东江源区专项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江西省本级财政配套。另一方面,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水质达标的情况下,下游受益地区每年给予东江源区三县生态补偿资金。

    对东江源区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给予倾斜和专项扶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时间长,耗资巨大。建议国家对东江源区的生态林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矿山生态恢复工程、防洪饮水工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生态移民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环境监测设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专项扶持,以便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尤其是建议将寻乌列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试点县和东江源流域水污染防治与修复试点县。

    国家和下游受益发达地区加大对东江源区三县的结对帮扶力度。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应该走多元化的补偿与帮扶之路,在“输血”的同时,更要增强源区发展的“造血”功能。支持上下游地区人才双向交流,选派更多环保专业人士到寻乌指导工作,不断加大对寻乌环保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环保人才的专业水平;在东江源区设立“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出台相应政策,引导鼓励珠三角地区向上游地区转移低碳高新产业和企业,帮助东江源区发展高新生态产业,打造东江源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呼唤之三:帮助打造绿色产业平台。

扶持稀土产业发展。将寻乌稀土产业纳入国家稀土产业布局,将寻乌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列为国家级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基地或产业集聚区。目前已聘请机构编制了《寻乌县产业集聚建设规划》,已对产业集聚区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恳请协调国家发改委帮助寻乌县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同时明确产业集聚区享受省级工业园区同等待遇,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将寻乌县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寻乌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总面积96万亩,涵盖全县15个乡镇。目前,寻乌县以柑橘、畜禽为农业主导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条件已成熟。

    记者注意到,寻乌的梦想,绝不是痴人说梦。他们的呼唤,与《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丝丝入扣。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振兴中央苏区意见的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苏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以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为切入点,着力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以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着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使原中央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指导思想,更是振兴中央苏区的誓言!聆听着红色寻乌的殷殷呼唤,记者仿佛看见,亿万中华儿女庄严地紧握拳头,举起了右手。

    绿色突围,我们共同努力!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一粒沙
  • 发表于:2014/8/31 21:59:53
  • 来自:江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长长长长
来自手机版
(0)
(0)
  
  • 春风果园
  • 发表于:2014/8/31 22:22:50
  • 来自:江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非常震惊!说的太实在了!国家就像慈祥的父母,多来关心一下寻乌这个穷儿子吧!寻乌这个名字那么丑陋,难怪会那么穷困,广东人说的有一种不好的意头。为什么不叫寻富呢?为什么做大事要选8日?为的就是一个吉利。
  
  • lwb2006vip
  • 发表于:2014/9/1 2:12:20
  • 来自:广东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记者注意到,寻乌的梦想,是痴人说梦。是亮点
  
  • 木笃猪
  • 发表于:2014/9/1 10:28:11
  • 来自:广东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懒婆娘的裹脚布
  • 涛声依旧
  • 发表于:2014/9/1 14:21:12
  • 来自:广东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建议寻乌更名寻富。
来自手机版
(0)
(0)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他人,那就改变自己
  • 山姆大叔
  • 发表于:2014/9/1 22:58:02
  • 来自:江西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重中之重是要修建南桥至龙川的高速公路,此路一通万事皆通!
来自手机版
(0)
(0)
  • 我爱e家
  • 发表于:2014/9/1 23:02:04
  • 来自:江西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但愿不是说说而已。
家是幸福的港湾
  • 我命由我不由天※
  • 发表于:2014/9/3 22:50:31
  • 来自:江西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稀土没深入了解,6百吨每年应该是桌面数字,还有原山浸矿的危害评估欠佳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